张榜项目名称
行业领域
所在地
期望合作方式
项目计划总投入
(万元)
奖励金额
(万元)
操作
皮肤检测平台
生物医药与健康
中山市
共建新的研发生产实体
10
0
需求的场景描述:
通过私人定制的皮肤检测、私人定制皮肤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皮肤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包含但不限于私人定制护肤品、私人定制生物科技解决方案等。
揭榜方要求:
1.具备一定的行业影响力,能够为检测的权威性提供专业背书。
2.通过私人定制的皮肤检测、私人定制皮肤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皮肤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可包含但不限于私人定制护肤品、私人定制生物科技解决方案等。
3.拥有专业的护肤品配方师团队。
合作完成的指标:
运用最权威的皮肤检测平台技术对皮肤的参数进行综合评估,检测项目参考:
1.检测脸部整体卟啉、可见斑、紫外斑和棕色斑:面部特征轻松捕捉、八维度采集分析、标准化检测数据、专利图像处理算法、超高分辨率。
2.全面检测皮肤肤色、皱纹、毛孔和色素沉着。
3.全面皮肤分析: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采用七种不同波长的反射映射进行分析,依靠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和光谱分析得到皮肤纹理图和发色团浓度。
评估精确度高:以真实3D视角观察皮肤表面,以突出用户皮肤的细微结构,是目前可以精确地分析肤色、皱纹、纹理、血红蛋白、毛孔的产品。
4.专业功效评测数据提供:在舒缓泛红、祛痘、抗皱和滋养等护肤品的功效测试方面,ANTERA® 3D能够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参数检测指标,这些指标能够有效地帮助研究人员评估化妆品的功效和性能。
5.全面检测皮肤肤色、皱纹、毛孔和色素沉着角质层含水量检测。
6.全面检测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检测、皮肤弹性检测、皮肤油脂检测、经皮水分流失和热损失检测、皮肤光泽度检测、皮肤厚度检测。
无针注射设备在医疗美容行业的应用
生物医药与健康
中山市
共建新的研发生产实体
100
1
需求的场景描述:
结合无痛皮下专利技术,生产用于医美机构的无痛皮下注射三类医疗设备。
揭榜方要求:
1.具备无痛皮下注射专利技术,并且该技术在其他产品已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资质。
2.技术中要有先进的注射控制系统。
3.具备强大的无针给药系统技术研发团队。
合作完成的指标:
结合无痛皮下专利技术,生产用于医美机构的无痛皮下注射三类医疗设备,实现无痛皮下注射轻医美类产品、效果大于传统手针;可迅速切入医美市场,解决手针注射同感明显的局面。降低手针操作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整个医美行业的渗透率。
智慧化数字平台
生物医药与健康
中山市
共建新的研发生产实体
2000
0
需求的场景描述:
搭建全球领先的大规模定制平台、智慧数字化场景平台、数字化场景平台等三个平台,实现无痛无针水光设备,从设备生产、质量监控、设备投放、客户信息分析全流程数据监控与数据分析,以大数据为基础,打造精准个性化科技焕颜服务链条,以美容院线为先导落地场景,进而将品牌理念贯穿用户,实现用户健康相关数据的覆盖与融通,用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建立行业竞争壁垒。
揭榜方要求:
1.具备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的成熟经验,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方案定制。
2.搭建智慧化数字场景平台,从用户需求交互、产品研发、产品使用、产品迭代全生命周期,建立定制化的数据管理平台。
3.参与过智能制造行业标准的定制。
合作完成的指标:
以大数据为基础,智能医疗制造为壁垒,打造精准个性化科技焕颜服务链条,以美容院线为先导落地场景,进而将品牌理念贯穿用户各个使用场景(家庭护理、医疗服务、化妆品等),实现用户健康相关数据的覆盖与融通,用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建立行业竞争壁垒。
φ1.0内腹腔体医疗内窥镜
生物医药与健康
中山市
联合开发
700
30.5
需求的场景描述:
公司在医用内窥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开发出了腹腔胶合棱镜组产品,是内窥镜领域技术产品布局的重要引领者。目前遇到的技术难题是随着棱镜组的尺寸越来越小,尤其在1mm以下的棱镜组在胶合强度、氧化渗透、芯取等工艺技术需要研发。
揭榜方要求:
(1)资质条件:科研所和科研院校(光电类)
(2)科研能力:曾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至少3件以上。
(3)项目时限:立项后3-6个月完成。
(4)产权归属:归需求方(非应征方)知识产权专利转让。
(5)利益分配:一次性或产品销售分享提成方式。
合作完成的指标:
1mm以下的棱镜组在胶合强度、氧化渗透等方面,满足医用高温高湿环境下正常使用等要求。
全屏均匀性检测技术平台开发
新一代信息技术
汕尾市
联合开发
300
0
需求的场景描述:
主要研究内容为:
1)开发专用于车载显示屏的全屏均匀性检测技术平台,完成对应的标定算法和矫正算法,保证色度和亮度测试的精度;
2)根据BlackMura测试标准规范开发黑态均匀性的算法模块;
3)开发对应的控制和分析软件,提供完整的测量和分析功能;
4)开发数据保存和追溯软件功能模块,提升技术平台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
揭榜方要求:
具备相关产品研发基础,有光学、图像等基础,对CIE色坐标体系、图像亮度转换影响因素等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合作完成的指标:
项目依据“德国车载显示器行业协会(German Automotive Wk Group Displays)”制定、并由德国平板显示器论坛(German Flat Panel Display Fum,简称“DFF”)发布的Black Mura标准(Black Mura Stard)进行开发。
一种基于多模态信息的异物入侵监测识别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
广州市
联合开发
1000
0
需求的场景描述:
本需求为设计和开发一种多模态外来物入侵识别系统,该系统采用激光、长焦摄像头、短焦摄像头、热感多种感知方式融合的感知单元,配合边缘计算服务器实现多源点云融合,采用中心式算力引擎实现模式识别、外来物入侵识别、测距。部署形态为固定式部署、移动式部署两种。
揭榜方要求:
资质条件:
1.行业领先的科研院所、大学组织;该组织具有博士、博士后资源;优选院士团队合作;
2.合作团队为国际领先的科研团队;在多模态感知领域具有30年以上的研究经验;多模态技术成功在行业应用;
3.具备成熟的与企业合作的正规流程;
4.有成熟的企业联合研发经验;考虑到业务拓展,优选具有国际化合作背景的团队。
科研能力:
1.国际领先的科研团队;
2.IEEE Fellow作为指导老师;
3.具备多模态的仿真平台、原型机、算法能力;
4.多模态感知技术行业领先;
项目时限:3年内完成固定部署多模态感知系统的联合开发,并支持向移动部署的多模态感知系统演进;
产权归属:在该项目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双方共有。
合作完成的指标:
产品规格:
1.产品架构:三级架构,包括多模态感知网元、边缘计算网元、算法引擎网元;
2.部署方式:固定式部署,支持向车载部署演进;
3.感知数据源:视频数据1k以上高清、激光点云、热感相机;
4.持通人工智能算法、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模式识别;
5.支持多源数据进行单点及大场景有效融合;
6.支持全天候、全自然条件下,进行高精度的外来物入侵识别与监测;
7.支持大场景的数字孪生(多视角联动)和实时的3D重构;
识别精度:
150m距离,0.3x0.3m障碍物识别精度;准确率95%以上;
200m距离,1.5x0.5m障碍物识别精度;准确率95%以上;
300m距离,1.5x0.6m障碍物识别精度;准确率95%以上;
最远感知距离500米;
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尾流研究
海洋研究与应用
中山市
委托专家团队长期技术服务,联合开发
65
10
需求的场景描述:
当前,众多风电场在规划设计与生产运营过程中,对尾流效应的考虑尚显不足;尾流评估的方法和模型尚不成熟,评估结果存在较大误差。鉴于尾流效应对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发展的诸多影响,本项目旨在开展尾流精准化评估与优化方法研究,有助于提高风电场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保障设备安全。
揭榜方要求:
1.资质条件:需具备深厚的流体力学、海洋工程或相关领域的专业背景,拥有国家或国际认可的研发机构认证,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或类似资质。优先考虑在尾流效应、风能利用或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显著成果的科研团队或企业。团队中应包含在该领域内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专家,以及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
2.科研能力: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具备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需提交过去在尾流研究、风能技术或相关领域内的成功案例,包括学术论文、专利、实际项目经验等。
3.项目时限:本项目要求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两年内完成初步研究成果,并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进行验证与优化。请应征方提供详细的项目时间表和关键节点。
4.产权归属:所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技术秘密和研究成果,其归属权将依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确定。原则上,双方将共同拥有这些知识产权,并享有相应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5.利益分配:根据双方投入的资源、贡献和合作协议,我们将合理制定利益分配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收益、技术转让费以及可能的后续合作机会。
合作完成的指标:
开发一套适用于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百万千瓦及以上)的尾流精准化评估与优化方法。该方法需具备以下特点:
1.准确性提升:相比现阶段行业通用评估方法,该方法在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应用中的准确性需提升5%。
2.发电量提升:采用本项目开发的尾流模型,应用于设计及运营阶段,预计可提升整场发电量达1%。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期望能够突破尾流评估与优化的技术壁垒,为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极端海洋环境条件评估
海洋研究与应用
中山市
委托专家团队长期技术服务,联合开发
65
10
需求的场景描述:
鉴于海洋极端环境条件对深远海海上漂浮式及风渔融合项目发展的重大影响,本项目旨在开展针对台风场精准化评估与极值条件联合响应规律研究,以助力提高风电场效率、降低建设成本、保障设备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揭榜方要求:
1.资质条件:需具备深厚的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海洋工程或相关领域的专业背景,拥有国家或国际认可的研发机构认证,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或类似资质。优先考虑在海洋水文、大气极端条件评估或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显著成果的科研团队或企业。团队中应包含在该领域内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专家,以及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
2.科研能力: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具备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需提交过去在台风、风暴潮、台风浪研究、近岸工程或相关领域内的成功案例,包括学术论文、专利、实际项目经验等。
3.项目时限:本项目要求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两年内完成初步研究成果,并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进行验证与优化。请揭榜方提供详细的项目时间表和关键节点。
4.产权归属:所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技术秘密和研究成果,其归属权将依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确定。原则上,双方将共同拥有这些知识产权,并享有相应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5.利益分配:根据双方投入的资源、贡献和合作协议,我们将合理制定利益分配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收益、技术转让费以及可能的后续合作机会。
合作完成的指标:
开发一套适用于海上漂浮式、风渔融合基础海洋极端环境条件评估方案。该方法需具备以下特点:
1.准确性提升:相比现阶段行业通用评估方法,该方法台风场风速最值精度应提升至≤5%。
2.一套极端海洋环境条件联合响应规律评估方案:相比现阶段行业通用评估方法,该方法应可以适应海上漂浮式及风渔融合项目设计需求。
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防腐及海洋静态防污技术研究
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研究与应用
中山市
委托专家团队长期技术服务,联合开发
65
10
需求的场景描述:
以解决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腐蚀控制和海洋生物表面附着问题为目的,探究及开发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浮体支撑结构、拉索、转塔轴承、压载管道,锚固系统的腐蚀控制方案及腐蚀监测体系及海洋防污控制解决方案。
揭榜方要求:
1.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浮体支撑结构、拉索、转塔轴承、压载管道,锚固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由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独特性,揭榜方要求有独立的法人资质,具备机电一体化及腐蚀控制分析与解决能力,项目时限,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按照后续技术合作合同要求执行。
2.海洋静态防污是行业内的国际性棘手课题,揭榜方要求有独立的法人资质,具备专业的海洋防污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及运维能力,项目时限,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按照后续技术合作合同要求执行。
合作完成的指标:
以期保证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浮体支撑结构、拉索、转塔轴承、压载管道,锚固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腐蚀控制能满足超长(大于25年)的耐久性要求及实时监测及预测腐蚀控制体系的服役情况及寿命;同时通过海洋防污控制解决方案使机组的防污周期能达到60-120个月。从而最终达到减少项目全生命周期运维投入,提升防护可靠性和项目经济性之目的。
特殊环境风况研究及数值仿真系统开发
新材料新能源
中山市
联合开发
65
10
需求的场景描述:
1.开展考虑台风、极端海况条件的海洋风资源研究,研究极端海况下的风资源演化与分布规律;
2.开发一套满足特殊环境与地理条件(台风、高原、沙戈荒、山地等)的高精度风资源数值仿真系统及软件,并应用于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风资源分析、评估、预测软件;
3.数值风洞建设。
揭榜方要求:
1.资质条件:需具备深厚的空气动力学、计算机科学、仿真模拟或相关领域的专业背景,拥有国家或国际认可的研发机构认证,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或类似资质。优先考虑在大气极端条件仿真或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显著成果的科研团队或企业。团队中应包含在该领域内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专家,以及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
2.科研能力:要求应征方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具备独立进行科研活动的能力,以及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需提交过去在风资源研究、台风、极端海况、高精度风资源数值仿真或相关领域内的成功案例,包括学术论文、专利、实际项目经验等。
3.项目时限:本项目要求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两年内完成初步研究成果,并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进行验证与优化。请应征方提供详细的项目时间表和关键节点。
4.产权归属:所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技术秘密和研究成果,其归属权将依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确定。
合作完成的指标:
1.风资源评估:能够获得风场各机位处风资源情况,可以重现台风工况的三维真实流场情况,探究风电开发容易忽视的波浪、对流的影响,评估山地的流动聚集、分离和粘阻效应。用于项目前期发电量评估和机组安全性复核。
2.尾流干扰:可以在这种大尺度范围准确评估尾流效应、结构安全性和修正机舱风速。
3.叶片设计流固耦合仿真分析:使用有限元或梁模型结构与CFD耦合计算,分析风机运行过程的叶片变形、颤振及涡激振动。
4.性能和噪声数值模型:叶片性能和噪声数值模型周期长,无法满足叶片优化设计迭代需求。因此,数值风洞对于叶片性能和噪声评估具有较大的价值。
5.翼型性能CFD数值模拟:可以获得在实际测试中难以直接测量的详细流场信息。
半身机器人
高端装备制造
中山市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授权委托
160
0
需求的场景描述:
实现光学指纹模组封装的自动化生产。应用在半自动测试站位。具体可以自动从待测盘取料,放到测试工位,按开始按钮开始测试,测试OK后良品放到成品盘,不良放到不良盘。
揭榜方要求:
具备结合企业自动化生产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并结合产品升级机器人算法。期望合作方式,如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授权委托等。
合作完成的指标:
① 三轴机器人,额定负荷10克内,取放精度在0.05mm以内,重复精度0.05mm。
②UPH≥2000PCS。
③连续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需求。
④每台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3人以上,需求5~8台。
AOI
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
中山市
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授权委托
120
0
需求的场景描述:
实现光学指纹模组封装成品的外观检查。应用在外观站位。具体可以自动从待测盘取料,检验产品项目包括镜头端面,FPC,连接器是否存在脏污,划伤,折痕,连锡,丝印,毛边等不良项目。
揭榜方要求:
具备结合企业自动化生产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并结合产品升级。期望合作方式,如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授权委托等。
合作完成的指标:
①采用视觉两面检,AI算法+传统算法结合;
②UPH≥2000PCS;
③Overkill≥5% underkill=0;
④扫码成功率≥99.9%;
⑤需求3台以上。
仿生机器人环境感知关键技术开发
新一代信息技术
中山市
委托专家团队长期技术服务,联合开发
1080
0
本项目研究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四足仿生机器平台的环境感知算法,旨在提升四足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基于前庭振动影像技术的情绪识别及行为分析系统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
珠海市
技术转让,联合开发
100
0
需求的场景描述:
大多数动作识别系统主要识别奔跑、跌倒、打架、打电话等宏动作。为进行情绪分析,需要识别出更为精细的行为动作,以提供更多的数据维度来建立情绪行为模型。识别精细行为的难点在于如何定义精细行为,以及Action Unit(动作单元)之间的关联和时序关系。
揭榜方要求:
要求应征方管理规范,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能够畅通交流合作,双方合作前的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双方合作共同产出的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如采用委托开发的方式进行合作,则知识产权归我司所有。利益分配根据具体合作形式,双方另行协商签署协议约定。
如应征方为博士、博士后个人,优先考虑引进博士进站,以博士后培养的方式开展科研攻关。
合作完成的指标:
1.步态特征识别:
准确度:≥80%
输入样本量:少量视频帧(≤30帧)
2.精细行为识别:
精细行为指标数量:≥100个
识别准确度:≥80%
3.异常情绪行为预警:
预警准确率:≥85%
反应时间:≤5秒
高性能变焦镜头
光电信息
中山市
联合开发
200
20
需求的场景描述:
预期使用的各种大范围监控镜头,在光照能力较弱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在家庭,工厂及商场等有较广泛的应用场景。
揭榜方要求:
(1)项目揭榜后,时限3个月提供设计方案。(2)联合开发。
合作完成的指标:
①大光圈,小体积,高性能变焦镜头,希望能实际生产且具备市场竞争力。
②技术指标:焦距4.4-12,FNO1.0-1.35,最大像面10.6,像素点大小2μm*2μmTTL≤55mm,摄影距离1.5m-∞,CRA<16°,玻塑或者全玻结构,11片以内,可以一枚玻璃非球面,光学后焦>5mm,视场角≥110°@8.2
大型双通道多轴五联动高效数控加工中心研发与产业化
高端装备制造
东莞市
委托专家团队长期技术服务,共建新的研发生产实体,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授权委托
2000
20
需求的场景描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高稳定性双通道多轴五联动机床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2,复杂工况双通道高速电主轴多源热误差预测与补偿;
3,复杂轮廓精密加工在位非接触检测技术。
拟解决技术难题:项目针对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大型复杂一体化零件的高效高精及复杂工艺集成加工需求,重点突破高稳定性双通道多轴五联动机床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复杂工况双通道高速电主轴多源热误差预测与补偿模型和双通道高精高效非接触光学在位测量系统等技术难题。
揭榜方要求:
需在数控机床行业有深厚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项目时限、产权归属、利益分配都可以面谈。最好是有国外高端数控机床研究经历或者合作的项目经验。包括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制造工艺等方面。
期待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授权委托、委托专家团队长期技术服务、共建新的研发生产实体
合作完成的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① 最大加工直径≥2000 mm,最大负载≥2000 kg;
② X/Y/Z轴最快移动速度120/120/120 m/min,快移加速度10/10/10 m/s2;
③ X/Y/Z轴行程≥2500/1500/1000 mm,三轴定位精度全行程12/10/8 μm,重复定位精度全行程10/8/6 μm;
④ A轴行程0~360°,最大回转速度≥25 rpm,定位精度10/6 arc.sec;
⑤ B轴行程≥-110°~110°,最大回转速度≥ 60 rpm,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8/4 arc.sec;
⑥ C轴行程-360°~360°,最大回转速度≥ 60 rpm,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8/4 arc.sec;
⑦ 主轴最高转速≥18000 rpm;
⑧ 刀库容量≥60T×2;
⑨ 国产化率≥80%;